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网络游戏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孩子们提供了开阔视野、锻炼思维的平台,也潜藏着难以察觉的陷阱,据《2019年中国青少年网民网络素养提升白皮书》显示,我国青少年中有近七成的孩子在游网络游戏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其中超过一半的青少年表示他们在使用互联网时的首要活动就是玩网络游戏,当这份独处的时间被游戏所占据,不禁令人担忧:孩子的健康成长、学业、社交以及日常生活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为何孩子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并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孩子走出“沉迷”的迷雾,享受更加平衡与健康的生活。
一、为何孩子会沉迷于网络游戏?
1、心理因素:逃避现实与寻求认同
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而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可以暂时忘记这些烦恼,通过游戏中的成就感和团队合作为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社交体验,这在某些时候可以填补家庭和现实社交中的缺失。
2、生理因素:大脑的即时奖励机制
网络游戏巧妙地利用了人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每一步进展、每一次成功攻略都会触发“多巴胺”的分泌,这是一种能给人带来兴奋和快感的神经递质,这种即时奖励和刺激使得孩子们一旦进入游戏就难以自拔。
3、社会环境:同龄人群体行为的影响
孩子们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如果周围伙伴都在玩网络游戏并且热衷于讨论游戏内容,那么这些对他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这种集体行为导致他们为了融入群体而产生从众心理。
二、孩子沉迷网络的危害
1、学业荒废
大量时间在游戏中度过必然导致孩子在学习上的投入减少,一部分孩子甚至晚上熬夜玩游戏,不仅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还会导致学习成绩的全面下滑。
2、社交障碍
过分投入于虚拟世界可能导致孩子与现实生活中的交流不足,影响社交技能的发展,长期沉浸在“多人在线”游戏中可能导致逃避实际社交互动、对他人的情感漠视等问题。
3、健康问题
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和键盘操作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疼痛、肥胖等身体健康问题,不规律的生活习惯还对孩子的心理状况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情绪波动、焦虑不安等问题。
4、价值观念的扭曲
游戏中的暴力和为了赢得比赛而使用不正当手段的行为会误导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可能使他们形成错误的是非判断标准和人生观。
三、解决策略:引导孩子走出“沉迷”迷雾
1、建立正确的沟通渠道
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开放和平等的沟通,了解他们为何喜欢玩游戏以及从游戏中学到了什么,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才能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而且还要让孩子感到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羞愧与责备。
2、设置合理的游戏时间
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制定并执行合理的使用网络和游戏时间规定,父母可通过安装家长控制软件来限制孩子在特定时间玩网游或设置为学习日完全禁用网络,合理安排其他课外活动和运动时间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3、创造丰富的生活
增加孩子的日常活动多样性,包括户外活动、社交活动以及参与其他兴趣爱好等,充实的生活可以有效地减少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让他们体验更多元化的乐趣和成就。
4、积极使你能成为榜样
家人的行为对孩子有非常大的示范作用,如果家长自己也能合理使用互联网和手机,积极进行阅读、运动等健康活动,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愿意在学习和健康活动中投入更多时间。
5、教育心理学知识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孩童的心理发展和成长特点,以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正确看待问题、应对困惑,以积极正向的方式引导他们设立目标、培养兴趣并从中找到人生价值,这不仅有助于孩子远离网络游戏的困扰,还能在他们以后的成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结合多样的资源与支持系统
1、寻求专业指导
如果努力后仍无法让孩子完全摆脱游戏的“束缚”,那么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儿童教育专家的帮助是必要的,他们可以提供更科学的策略和方法,从心理层面解决孩子的困惑和问题。
2、社区和学校的配合
社区与学校也应该发挥其教育引导的作用,学校可定期开展与学生相关的活动和课程(如科普教育讲座、心理健康辅导等),而社区则可以组织亲子活动或相关工作坊,鼓励家庭成员一起参与其中,拉近彼此的距离并增强亲情连接。
综上所述
网络游戏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关于游戏的本身;而是上述相对复杂的多方面问题在特定环境下的集中体现,借助于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和得当的教育措施,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减少对网络游戏的过度依赖,使他们逐步回归到更加健康的生活轨道中来,这不仅需要科学的引导和适当的监管,也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支持以及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通过这些综合手段的实施与互动配合,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纠正并减少网络游戏对孩子成长的潜在影响,助力孩子的幸福快乐成长与全面健康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